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曾经是黄土高原上的偏僻小山村,如今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从大车上不了塬、小车进不了村到现在参观“取经”的车辆络绎不绝,宜川云岩镇副镇长、辛户村党支部书记张延刚为此做出了半辈子的努力。
一
1989年,20岁的张岩刚因为贫穷,高中一毕业就去县城打工,带领村里的年轻人成立了全县第一支农民工程队,短短几年就成了“万元户”。
当时的村帮扶干部看着这位头脑灵活、勤快肯干的后生,问他,“将来有啥打算?村上现在连个村部都没有,多年没有发展一个党员,你是个有为青年,是不是出来担当带个头?”
张延刚犹豫过。工程队能挣钱,再埋头苦干几年,就可以盖新房,再干几年甚至开个小轿车。回到村里,看到他的闯劲、干劲,张延刚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
“村里穷,症结就在产业单一,种粮食经济效益低。”种苹果!张延刚与村委会一班人多方考察后决定。
“不种粮,我们吃啥?”“农民不种粮,那还是农民吗?”辛户村历来种的都是小麦、玉米和杂粮,改种苹果村民一时难以接受。做示范,打消群众疑虑。张延刚一边流转土地自己种苹果,一边组织村民外出参观、邀请果树专家来村讲课,还挨家挨户给群众算苹果带来的收益。
△ 苹果花期,辛户村遭遇降雪天气
△张延刚在采摘苹果 资料图△张延刚(右一)在田间与村民交谈
张延刚的果园挂果了,一亩苹果变现收益是种粮的十倍。村民开始争着种苹果,300亩、600亩、1000亩,到如今辛户村有苹果2000余亩。
全村果农组织起来,成立云辛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化肥、农药、果袋等,降低果业投资成本。壮大村集体经济,参与组建起云岩镇集体经济合作社,建成云辛果袋厂,不仅减少大量果袋投入、得到不菲的分红,还为农闲时的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2020年辛户村人均果业收入达到4万元,村民们建起了一排排“小别墅”,城里购买了单元房,辛户村山峁间宽阔的柏油路边停放着在田间管护苹果的村民自家小汽车。这一切,都是张延刚与村民们30年来打拼的结果。在张延刚心里,群众选他当领头羊,他就一定要对群众负责。
二
2021年4月12日,辛户村2000亩苹果树花开正盛。在镇上办公的张延刚收到了县上发来的预防降温霜冻通知,预计当天夜晚至第二天凌晨会有降温霜冻发生。虽事先已组织村民在低温阴凉果园搭建了临时网棚,全部果园都准备了地坑烟熏材料,但老张心里还是打鼓。傍晚在村里挨个检查了一遍,晚上10时果园温度计气温显示10℃,13日凌晨1时8℃,凌晨4时5℃,温度没达到结霜,多次往返果园的张延刚松了一口气。
△ 2021年4月13日至14日,宜川县遭遇霜冻天气。这是4月14日凌晨,张延刚(左一)与镇村工作人员查看苹果园受冻情况。
4月13日,通知再次下达,辛户村全体村干部严阵以待,为防冻做准备。14日2时,露天果园气温降至2℃,搭建防护网的果园温度4℃。张延刚号召群众点火熏烟,以防温度再降。辛户村果农全部出动,浓烟一时笼罩着这个果花烂漫的小山村。凌晨3时,嘱咐其他村干部组织群众做好气温检测后,张延刚奔赴镇辖区其他村庄察看霜冻情况,指挥全镇防冻工作。
△ 云岩镇遭遇霜冻天气,云岩镇镇村干部联动,点火熏烟防灾害。这是4月14日拂晓时分防冻行动结束,气温缓慢升高,镇村干部在查看苹果花保温状态。
群众光景好了,兜里的票子厚了。张延刚一边种苹果,一边看长远,盘算着辛户村的下一步发展。种粮!
30年前,鼓励大家少种粮,多种果。30年后,鼓励大家人均一亩粮,多种精品果。在张延刚看来,群众摆脱了贫困,富起来了,但粮食安全始终都是头等大事。
“能种粮的要种粮,老果园要挖改,目标是人均一亩粮田。”目前,辛户村种粮50亩,2021年计划达到300亩。“请你明年再来看,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粮食,拍照肯定更好看。”张延刚笑着说。
来源:当代陕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