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陕北高原,寒风凛冽。12月11日,走进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整洁的居民区,宽敞的硬化路,道路两侧栽植了各种树木和绿植,美丽乡村跃然眼前。从曾经穷得叮当响的落后村到成为小康示范村,村民们深有感触地说:“这都离不开老张!”
老张是宜川县云岩镇副镇长、辛户村党支部书记——张延刚,曾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特别贡献奖,2020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从我干上这个活儿,就想着要使出最大能耐,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张延刚以是否对老百姓有利为尺,在岗位上尽职尽责,这一干就是数十年。
“群众信任咱,咱就要为群众办事”
从1989年至今,当选村干部的32年间,张延刚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让乡亲们的生活富裕起来。
辛户村位于宜川县南部塬区,30多年前,这里的乡亲们日子穷得叮当响。那时,大车上不了塬,小车进不了村,家家户户住着土窑洞,照明要靠煤油灯,吃水要到七八里远的沟里驴驮人挑,贫苦似乎是他们难以摆脱的宿命。
变化始于1989年。这一年,刚满20岁的张延刚被选为村委会主任,村民们期盼着这位已经闯出名堂的“包工头”能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
张延刚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引水上塬、开山修路、通电照明,三年间他解决了村民生活的三大难题。
水电路的问题解决了,如何让大家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又成了张延刚必须面对的问题。
经过深入考察,张延刚与村委会一班人认定:只有发展苹果,辛户村才有出路,村民才能摆脱贫困。
“种粮食一年到头都不赚钱,种苹果咋能挣钱?”“苹果又不能当饭吃!”“这么多人都种苹果,种下的苹果给谁卖?”……一说种苹果,村里几乎没有支持张延刚的人,大家都觉得不种粮食改种苹果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
张延刚明白,要想说服大家,必须得带头示范。于是,他率先承包了村里50亩机动地,连同自家责任田一次性栽了60亩苹果,并陆续带领群众人工平整村里的400亩土地,全部栽上了苹果树。
几年后,辛户村率先成为云岩镇苹果示范村,建园质量全县第一,每亩苹果纯收入达到了2200元,比种粮的效益整整高了10倍。
看到效益的村民纷纷开始栽种苹果树。张延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立即为全村定了一个目标:每年至少新建果园300亩,家家户户有果园,让苹果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果”。
针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残疾、劳力欠缺的农户,张延刚自掏腰包购买苗木,并动员全村村民帮助34户困难群众建成果园960亩,其中部分困难户人均年果业收入达到5万元,成为村上的富裕户。
在张延刚的带领下,辛户村实现了“弯道超车”。辛户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500元到如今人均年收入突破4万元,从温饱问题无法保证到六成以上的家庭住进了“小别墅”,很多村民在县城购买了单元房,家家户户拥有了小轿车。
“群众的日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令张延刚至今记忆犹新。
“总书记的讲话鼓舞人心,激人奋发。回到工作岗位上后,我继续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带着大家把苹果种好、管好、卖好,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张延刚说。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辛户村凭借苹果产业成为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并获得“延安市苹果第一村”美誉,但张延刚并不满足,他说:“不仅要考虑辛户村的当下,还要考虑辛户村的未来。”
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苹果市场,张延刚组织村民成立了云辛果业专业合作社,建起了气调库、塑筐厂、选果线、果袋厂,带着果农抱团打品牌、闯市场,生产有机苹果,走上了“企业(公司)+合作社+基地+果农”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模式。
在合作社的运作下,新理念和新技术换来了苹果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辛户苹果”陆续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市场,“云辛”苹果直营店遍布东南沿海城市,并成功打进香港市场,实现了由果园地头卖变为超市柜台卖、百姓小餐桌上位都市大餐厅。
“别看今年苹果市场低迷,但‘辛户苹果’不愁卖。果农的苹果早早就卖完了,每斤价格3.1元至3.3元。”张延刚难掩自豪,“全村1200亩挂果园卖了1400余万元,其中15户村民苹果收入超过40万元。”
产业要发展,科技得先行。为实现多重效益,张延刚还建起了宜川苹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引进了秦脆、瑞雪、红思尼克等17个新优品种,通过试验示范,持续改良果品质量,目前全村已完成新优品种改良1000亩。
今年7月份,为解决“今后果园谁来管、怎么管”这一问题,张延刚大胆探索果园托管服务,成立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物资供应的要求,精心谋划了优质农资直采直供、测土配肥、机械施肥、飞防作业、果品销售等专业托管服务。合作社一成立,村民便纷纷自愿入社,目前果园托管面积达到500亩。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张延刚两次抱回国家级荣誉,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依旧像一头默默无闻的“老黄牛”,以更坚实的步伐耕耘着。“群众的日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奋力擘画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让农村真正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张延刚坚定地说。
·记者手记·
优秀带头人就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李星棋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在采访辛户村的过程中,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曲中的这句歌词不时在记者脑海中回响。辛户村这个小村庄的变迁,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选对带头人”的重要性。
在与村民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过去的辛户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困苦,自从张延刚走马上任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张延刚的带领下,辛户村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还发展起了苹果产业,村民们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作为全村的带头人,张延刚深知发展不能只看眼前,更要着眼长远。他带领村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推动农业现代化,让村民们在土地上挖到“金疙瘩”,让好日子“可持续”。
张延刚以村民的利益为“秤砣”,村民们也认为“选择张延刚是最明智的”,纷纷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这位带头人的感激和支持。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做好“三农”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注重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农村带头人,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村子像辛户村一样,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