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一场特殊的文物捐赠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举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40件珍贵文物“回家”。此前,延安革命纪念馆还获捐《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及《中国为民主奠基》等一批珍贵文物。
在7月26日的捐赠仪式上,西北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曾在西征中身负重伤的红军名将、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副处长、延安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兵站部部长兼政委刘海滨及夫人蔡子璋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40件珍贵文物,由长女刘晓海、次子刘小洋捐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永久收藏。
家属代表刘海滨女儿刘晓海、儿子刘小洋给延安革命纪念馆捐赠文物,刘妮馆长接赠
刘海滨次子刘小洋深情回忆了父亲的一生:“当父亲是一名红军战士时,他身先士卒,勇敢善战。当父亲在边区工作时,他正确执行中央政策,保卫延安,保卫边区。在解放战争期间,父亲用骡马、骆驼组成运输队筹集粮草,送往前线,同时又组织几千担架将前线伤员运到后方,以伤残之躯圆满完成了后勤保障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父亲在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中,为西工大较快进入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国防建设的重点院校作出了重要贡献。父亲一生不断挑战各种困难,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红军精神、延安精神一直指引他不断奉献。”
1936年6月,刘海滨在攻打甘肃曲子城战斗中不幸右腿中弹,后导致右腿高位截肢
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刘妮在致辞中说:“在刘海滨前辈身上集中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体现了中国革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今天这批珍贵文物集体回家,是我们开启对文物研究的起点,我们要系统性、完整性研究和阐释革命精神和价值,讲好延安故事,让革命文物和前辈高尚情操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1933年6月21日发给刘海滨的党证
抗战时期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委任刘海滨为延安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员的委任令
1943年3月20日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发给刘海滨同志的身份证
1946年11月19日陕甘宁边区任命刘海滨为兵站部长的任命状
7月11日,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与海伦·斯诺所著多部珍贵著作回到80多年前的诞生地延安。陕西斯诺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刘力群及妻子杨均将他们收藏多年,分别出版于1938年和1939年的《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中文版第一版(上海复社版),著名漫画家华君武为纪念《西行漫记》出版50周年所写回忆手稿《崇敬和感激》等珍贵史料,捐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
同它们一起回到延安的,还有两部珍贵的中国“工合”运动代表著作:海伦·斯诺著1941年英文原版《中国为民主奠基:中国工业合作社的缘起》、谢君哲著1940年版《经济的新堡垒:介绍中国工业合作社》,是由中国“工合”史研究者栾晓蓉、丁紫金夫妇捐赠。
据了解,此次捐赠的上海复社第一版《西行漫记》(1938年)和《续西行漫记》(1939年),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更因书后附有我国著名电影工作者袁牧之的题记和海伦·斯诺的签名赠词而显得尤为珍贵。袁牧之的题记中,明确表达了追求真理、解放人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以及建立一个强大富裕、人人平等的国家的崇高理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捐赠文物: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1938年上海复社第一版,著名老一辈电影工作者袁牧之1939年6月20日于延安抗大题记。
捐赠文物:海伦·斯诺著《续西行漫记》,1939年上海复社第一版,海伦·斯诺1949年于美国纽约题赠一·二九运动先驱李慜。
捐赠文物:黄华(1936年曾担任埃德加·斯诺访问陕北苏区时的翻译)、安危(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创始人,致力于两个“斯诺”研究及其著作译介)题签本《架桥:海伦·斯诺生平图集》,海伦侄女谢莉尔编撰,1997年美国大开本初始版。
捐赠文物:海伦·斯诺挚友李慜题赠海伦斯诺的仰慕者、美国儿童影星康西丁(Tim Considine)《一二九在未名湖湖畔》一书(内有李慜写的回忆海伦·斯诺的文章,北京出版社,198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