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区群众报社旧址

1940年3月25日,《边区群众报》创办于延安,隶属大众读物社领导,首任社长周文。1942年2月,正式成立边区群众报社,社长由谢觉哉兼任。1947年3月,报社随中共中央西北局转战陕北。1948年1月,更名为《群众日报》。1948年4月延安收复后,报社重回清凉山办公。1949年5月迁至西安。1954年10月,更名为《陕西日报》至今。 

延安时期,《边区群众报》曾先后是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机关报,报纸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呼声,记录了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在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真实的历史图景,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其大众化的内容,通俗易懂,方便阅读,深受群众喜爱。 

《边区群众报》出版后,受到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热 烈欢迎,部分报纸发行到了国民党统治区,是陕甘宁边区发行最广的一张报纸。群众亲切地称《边区群众报》是“咱们的报纸”,并编了一首十分形象的谜语:“有个好朋友,没 脚会走路;七天来一次,来了不停口;说东又道西,肚里样样有;交上这朋友,走在人前头”。谜底就是“边区群众报”。

1946年3月24日《边区群众报》出版六周年时,毛 泽东写信对报纸予以充分肯定,他在信中写道:“希望读者 多利用报纸,推动工作,学习文化。”

1946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为《边 区群众报》创刊六周年撰写的庆贺文章。习仲勋在文中提到,这个报纸是边区群众公认的好报 纸。谁也欢迎它,谁也爱护它。为什么好?它不但容易读 容易懂,并且说出了边区群众要说的话,讲出了边区群众 要知道的事情,这就是为群众服务,当得起“群众报”这个光 荣的称号。它过去是这样做的,今后还要这样做。

1947年3月18日起,边区群众报社工作人员随同中 共中央转战陕北。

讲述者:高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