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考》@路树国

“小苹果”托起富民“大产业”。目前,延安苹果种植面积331.7万亩,产量400.5万吨,分别占到全国的九分之一和陕西的三分之一,苹果已成为对延安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特色产业。

“十四五”期间,延安苹果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日延安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围绕总体目标要求,并分解具体目标,就如何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以及2022年果业重点工作的具体措施,作了题为《延安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考》一文。

以下是文章全文:

延安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延安市果业中心主任

路树国

目前,我国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最响亮的时代强音。各个地方、各个行业都在思考,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延安苹果已走过75年的发展历程,基本完成了基地及设施装备建设。“十四五”时期及今后一段时期,延安苹果就是要紧扣提质增效、可持续、全产业链主题,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十四五”果业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果业转型升级全面完成,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产业布局合理、栽培品种优良、生产技术先进、设施装备精良、经营机制高效、果品质量优越、经济效益显著、生态环境友好,努力把延安建成中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出口贸易基地、价格形成和学术交流中心,果业整体实力领跑全国。

(二)具体目标

果业强:到2025年,全市水果总面积稳定在420万亩,产量460万吨,实现产值330亿元,其中,苹果总面积稳定在400万亩,挂果面积300万亩,总产量450万吨,优果率90%以上,鲜果产值320亿元。梨、桃、葡萄等其他水果面积发展到20万亩,产量10万吨,鲜果产值10亿元。全市建成苹果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10万亩,带动区100万亩,辐射区200万亩,亩产值分别达到3万元、2万元、1万元。果园机械化水平达到70%,冷气库储能达到苹果总产的40%,精深加工转化能力达到苹果总产的10%,采后精细化处理能力达到总产的30%,果业信息化率达到60%,“互联网+果业”模式全面普及,线上销售达到10%,中高端市场占比达到80%,果业大数据实现共享,“延安苹果”“洛川苹果”品牌使用管理规范有效,品牌效益和带动力显著提升。

果农富:到2025年,果农人均果业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果农成为全市最富裕的农民群体,果业在城乡一体化中的比重与贡献领先全国,果农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果乡美:改造老园10万亩,培育苹果优良脱毒大苗,生产集约高效,种养生态平衡。果业生态休闲和观光旅游蓬勃发展,果游结合相得益彰,发展建设一批集技术展示、科学传播、旅游观光、休闲采摘等功能于一体的苹果公园、科技园区、旅游观光园、苹果科技馆。果业发展促进全市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果园面积占同期森林面积的16%以上。果乡天蓝、山绿、水清、气洁,美丽果乡延安成为圣地延安建设的特色与典范。

二、2022年果业重点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延安市‘十四五’现代果业发展规划”,以“百千万”示范工程和产业“后整理”为抓手,建立链长推进机制,着力促进稳基础提质量增效益工程,做实做优延安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果品生产能力。加快高质高效集成技术普及应用,创建美丽果园35个、高质高效示范园30个,完成老园改造10万亩,实现水果总产420万吨,其中:苹果产量410万吨。

(二)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百千万”示范工程,继续优化提升22.6万亩“百千万”示范工程核心区果园整体管理水平,突出示范引领作用。

(三)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提高选果线、冷气库利用率。加大果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新增冷气库贮能3万吨。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筛选出1-2个延安本土苹果精深加工技术(产品)。

(四)强化品牌体系建设。继续加大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开展产销对接活动10场次以上。强化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培育,持续开展十大企业品牌评选,培育1-2个全国百强企业品牌。

(五)优化形成联农模式。完善推进生产托管和社会化服务,在现有102个利益联合体的基础上总结提炼1-2个可复制推广的利益联结模式。

(六)谋划储备重大项目。依据中省市政策走向,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需要,高起点谋划项目,大力度争取项目,全方位招商引资。每个县区谋划3-5个好项目,全市项目储备达到30个以上。争创延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建设,培育3-5个加工型龙头企业。

三、推动措施

(一)念好“三亩”经

果业发展要念好“三亩”经,以“亩投入、亩产量、亩效益”为突破口,推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目前,中国苹果产业已由规模数量增长期转向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在全球全国水果产业发展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我市苹果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解决大问题,需要小切口。结合我市苹果产业发展实际,以“亩投入、亩产量、亩效益”“三亩”经为突破口,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1.靠科技进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选用优良品种、培育脱毒大苗、发展矮化果园、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肥水利用率、推行机械化作业及发展社会化服务七大方式降低“亩投入”。

2.推广集成技术,提高亩均单产。一是通过增施有机肥、豆菜轮茬、秸秆覆盖、杂草利用、水肥膜一体化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二是通过加强农业防治、推广灯板带芯、把握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两个重点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三是抓住整形修剪关键技术。做好幼树三枝一扶、果园标准间伐、枝组合理培养、搭配授粉等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四是加强防灾减灾。加强对冻害、冰雹、干旱应对机制,为果业保驾护航。通过以上四大措施来提高“亩产量”。

3.强化品牌营销,提高综合效益。坚持市场化理念、标准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做好苹果分批采收、分级销售、预冷入库、品牌营销、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措施提升“亩效益”。

(二)推动“三品一标”

新时期延安苹果要优化品种结构、提升果品质量、打造品牌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新路径。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本文立足延安苹果产业实际,提出了新时期延安苹果优化品种结构、提升果品质量、打造品牌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新路径,推动延安苹果高质量发展。

1.优化品种结构,夯实产业基础。品种是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基础。合理的品种结构,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满足消费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第一优势因素。通过开展优良品种砧木选育、加快矮化脱毒大苗繁育、构建合理品种结构、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来培育苹果种质资源,优化苹果品种结构。

2.提升果品质量,筑牢产业根本。品质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没有稳定的产品品质就没有稳定的消费市场和市场竞争力。苹果品质主要由外观品质(包括大小、颜色、果型、瑕疵等)、内在品质(固形物含量、酸度、硬度、汁液、香气等)构成。要打造外在品质、夯实内在品质、保障安全品质,抓里抓外保障果品质量,筑牢产业根基。

3.打造品牌体系,塑造产业灵魂。农产品品牌是赋予农产品的特定的一种标识,它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同时对消费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是农产品品质和服务的综合象征。品牌体系包括区域品牌、个体品牌及产品品牌,是产业发展的升级版产物。要从树立品牌强农意识、打响公用区域品牌、叫亮个体企业品牌三个方面打造品牌体系。打造好“延安苹果、洛川苹果”两块金字招牌,塑造延安苹果产业灵魂。

4.推行标准生产,提升产业水平。好苹果首先是管出来的、产出来的。推行标准化、现代化生产,是提升产业水平的重要基础工程。要从贯彻绿色有机可持续发展新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深入细致加快实用集成技术应用、坚持不懈提升产业后整理水平、持续发力促进人才队伍素质提升五个方面推动苹果标准化生产新模式。

(三)抓好“三大行动”

要抓好“鸿雁”人才培育、设施装备提升、堡垒作用提升“五要五不要”延安果业“三大行动”,开发展新局、创果业新绩。

1. “鸿雁”人才培育行动。制定《延安果业“鸿雁”人才培育计划暨业务骨干下沉抓点示范三年行动(2022-2024年)方案》。通过实操作、广授课、写论文等措施,实现“三个三”目标,即包抓果园“一年打基础、二年大变样、三年成标杆”,业务干部“操作能力提升、讲课能力提升、写作能力提升”,辐射带动县区“果业发展、人才涌现、农民增收”。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1234”人才队伍建设,即通过市级专家10人下沉一线抓点示范,带动县区级骨干200人、镇村级3000人人才成长,每年培训果农40000人,尽快形成立体式人才队伍格局。

2.设施装备提升行动。聚焦苹果采后设备装备使用率这一主题,制定《延安市苹果采后设施装备使用率提升行动方案》,计划至年底,全市通过提升行动,智能选果线、冷气库应用率达到100%,智能选果线实效运转率达到60%以上,冷气库有效使用率达到70%以上。建立智能分选、贮藏示范点20个(洛川县5个,宝塔区、富县、黄陵县、宜川县、延长县各2个,子长市、安塞区、延川县、黄龙县、志丹县各1个)。到2025年,全市冷气库储能达到苹果总产的40%,采后精细化处理能力达到总产的30%。

3.堡垒作用提升“五要五不要”行动。一要加强先进性、引领性、榜样性建设和作用发挥,不要消极懈怠、萎靡颓废、随遇而安。每一个果业人就是一座堡垒、一面旗帜,果业战线上的工作者都应加强思想建设,向上向前看齐,勇担强国大任,争做时代先锋,更好的践行初心和使命,为果业发展保驾护航。二要持之以恒加强自我充电,及时更新知识,全面提升综合工作能力,不要追求安逸、得过且过、疲于应付。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全市果业工作者要主动学习,坚持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同步进行,分秒必争、笃学不怠,全面提升自我。协会要组织会员单位积极开展调研,参加培训学习充电,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与才干;同时协会成员之间要加强沟通,相互学习,借鉴新鲜经验,共谋发展。三要立足岗位职责,爱岗敬业、主动担当、尽职尽责,不要挑三拣四、拈轻怕重、抢功诿过。果协要主动担当,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吸纳延安乃至国内外广大果农、果业技术人才、新型经营主体、知名专家及团队,壮大我市果业发展力量。每一个果协成员单位要遵守协会规章制度,及时缴纳会费。全市果业单位、协会成员、涉果企业要肩负社会责任,主动伸出援手,凝心聚力抗击疫情。四要牢记宗旨意识,坚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要漠视群众冷暖、淡漠群众关切,感觉无关痛痒。各县(市、区)果业干部要践行为果农服务的使命,想果农之所想、思果农之所思,让延安苹果真正成为全市158万老百姓的“脱贫果、致富果、幸福果”。各涉果企业要当好企业的“服务员”、做好群众“贴心人”,要做为民服务的典范。五要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克己奉公,不要脱岗串岗、擅离职守、上网冲浪。果业干部要坚持以“严”字为重,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标八项规定,严明作风建设,常态化推进党章党纪党规学习,严守廉洁自律、做到知行合一,确保全市果业队伍干部清正、部门清廉、政治清明。


来源:延安市果业中心 延安政研室改革办